本文是黑牛自己对一些行业、公司投资思考和理解,大家喜欢的话,也欢迎一起分享,共同提高!近日,19家白酒上市公司半年报已全部披露。第一季度(含春节假期),是白酒消费的传统旺季,但因新冠疫情爆发在春节前夕,各类社交活动基本暂停,白酒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而且,不同于某些刚性消费,如房产、汽车等,疫情期间的部分白酒消费往往彻底消失,而不是延迟。但是,我们常说,如果是致力于长期经营的企业,类似于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在企业生命周期中是必然遇到的,遇到更大的灾难也不足为奇。白酒行业已经是存量博弈的市场,每一次突发事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退潮时才能看出谁在裸泳,一场疫情检验了酒企的竞争力、生存力、品牌力。同时,平时练好内功,能够及时调整的企业,也许能抓住难得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先简单说下白酒市场目前,中国白酒行业已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成熟期,存量竞争为主,整体产销量在逐步下降。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年白酒行业规上企业产量达到万千升,同比下降9.7%,对比年顶峰万千升,四年之间下降了万千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规模以上酒企从年的家减少到年的家。虽然,白酒行业竞争在加剧,但市场却在不断扩大。年,白酒规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8.24%;实现利润总额.09亿元,同比增长14.54%。总的特点是:在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酒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与品质,行业产销量在减少,行业集中度在提升,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全国性低端品牌渗透率提高。高端白酒:价格>元/ml,代表:飞天茅台、普通五粮液、国窖三分天下,占比约5:3.5:1(不得不说,五、泸的浓香型白酒产量真是吃亏)。很少量的洋河手工班和梦之蓝、郎酒青花郎、酒鬼酒内参等分剩下的约5%。次高端白酒:-元/ml,大多都在进行全国化之路,代表:品牌众多,今世缘、古井贡酒、舍得、水井坊、酒鬼酒、汾酒等均有该价位品种。中端白酒:-元/ml,代表:品牌众多,老窖、洋河、今世缘、古井贡酒、沱牌舍得、水井坊、酒鬼酒等。大众白酒:元/ml以下,以地方品牌为主,全国性品牌不多,牛栏山、玻汾、劲酒、金种子等。各部分市场份额大致如下:梳理下白酒行业的中报,主要有以下特点:1、白酒行业>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行业整体根据统计局数据,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2.8%,而白酒行业收入、利润增速分别为-1.3%、2.2%。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不含ST皇台,已暂停上市)总营收为.34亿元,同比增长1.13%,归母净利润总额为.93亿元,同比增长7.86%。单位:亿元注:数据已剔除ST皇台(暂停上市)、顺鑫农业的非白酒板块(利润按利润比例估算)、茅台按营业收入计算。数据统计出来,和其他统计有些出入,可能是部分统计口径有差异、软件导出数据有误(人工抽查发现了一出错误),但限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无法一一人工核对。部分数据有出入,但不影响总体趋势。请各位大大见谅,欢迎指出问题,共同交流。2、行业大腿,以己之力扭转颓势行业龙头以高档酒的稳健增长和业绩的确定性拉动行业整体。上半年,虽然白酒逆势增长,其实不容乐观。18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营收下滑,下滑率达到78%,利润12家出现下滑,下滑率67%。如果剔除茅五泸,则剩余15家收入、利润分别下滑12.3%和9.4%,均呈现负增长。可以说,特别是茅台、五粮液的强势,改变了白酒行业的表面观感。3、行业分化明显,龙头抗压能力更强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1.3%;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达13.3%。在疫情最艰难的Q1,仍然实现营收与净利的两位数增长(12.9%、16.7%)。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3.3%;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达16.3%。在Q1、Q2单季度,均呈现营收、利润呈两位数增长,显示出极强的弹性。山西汾酒,在营收同比增长8.2%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33%,业绩表现十分亮眼。泸州老窖,在营收同比下降4.7%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7%。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毛利率有所提高,中高端占比上升明显。区域龙头和低端白酒,则下降幅度普遍较大。收入、利润均有10%-50%不等下降。其中,水井坊下降幅度最大,实现营业收入8.04亿元,同比下降52%;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达69%。4、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18家上市公司中,贵州茅台以占比34.6%的营收,取得了47.2%的净利润和54%的市值。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山西汾酒,5家公司的营收、利润、市值分别占全部18家上市公司的80.9%、91.4%、90.5%,决定了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对比去年,头部企业的营收利润水平更高,行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5、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倾斜以泸州老窖为例,上半年老窖是五大酒企中唯一营收下降净利反增的企业。实现营收76.3亿元,同比下降4.72%;但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17.12%。主要原因就是产品结构的优化,十分有代表性,也让市场格外看好,近期走势明显偏强。(这里插一句,中国白酒行业的市场格局不是历来如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贵州茅台并不是简单依靠历史就成为白酒一哥,这里面故事长了,足以单独写一篇。泸州老窖也曾经是白酒一哥,但因为90年代“提量不提价,名酒变民酒”战略,走下了一哥的宝座。)低档酒表现最差,上半年营收只有9.09亿(去年同期为13.84亿),毛利率下降为33.96%(去年同期为38.85%);其次是中档酒,上半年营收为19.12亿(去年同期为22.24亿),毛利率下降为80.42%(去年同期为82.57%);高档酒风景独好,上半年营收为47.46亿(去年同期为43.13亿),毛利率提升为91.86%(去年同期为91.61%),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4%上升至62%。方正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数据表明,上半年收入增速表现:高端酒(10.1%)区域次高端(-11.1%)区域酒(-22.4%)三线次高端(-29.5%);扣非归母净利润:高端酒(14.4%)区域次高端(-12.4%)区域酒(-34.6%)三线次高端(-36.5%)。6、销售费用率的下降是利润的重要保障20H1各上市酒企销售费用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达13.3%,仅五粮液、口子窖、山西汾酒逆势增加。各酒企针对市场情况,在销售下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适时减少销售费用,有效保障了利润水平。7、龙头强势下的隐忧,现金流、合同负债大幅下降,存货上升注:因会计准则调整,将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合并比较,因20年H1洋河股份将“应付经销商尚未结算的折扣与折让”26.98亿,也列入合同负债,金额较大,为统一口径,已剔除。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特别要跟踪下半年的进度!!这三个指标对白酒行业至关重要,是先行指标。为什么这样说?由于经销商的存在及旺季提前备货的销售特点,白酒行业的收入利润确认有一定的滞后性及调节空间。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就像酒企业绩的“蓄水池”,经销商越有信心,这一指标就会较快增长,后续业绩越有保障;而在行业不景气时,这一科目又能起到平滑业绩的作用。而现金流则真实反映了资金的流入情况,行业的景气程度,一般认为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正增长是周期即将开启的标志。从上表数据可看到,18家上市酒企经营净现金流大幅下滑63%,经营净现金流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相比去年同期也出现大幅下滑。合同负债/预收账款普遍下降,同比下降15.7%。存货同比上涨10.2%,出现一定程度的挤压,这与经销商的销售情况息息相关。即使是龙头企业,也不例外。这说明,Q2市场虽然在逐步回暖,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大多数酒厂继续控制发货节奏,避免经销商积压太多存货,造成市场被动,整体市场并没有营收利润指标反映的那么乐观。8、Q2行业弱复苏,Q3行业向好可期单季度来看,与Q1相比,Q2下滑的幅度已经明显缩小。20Q2白酒板块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3.90%;实现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5.78%。在Q1中业绩大幅下滑的企业,如伊力特、舍得酒业等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收窄,甚至转正。例如,伊力特的营收从Q1的同比-70.45%变为51.70%,舍得酒业的营收从Q1的同比-42%变为18.8%,个别酒企偶然因素较大。展望下半年,除个别地区可能小范围反复以外,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动销将逐步恢复正常水平。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行业向好值得期待。可以看到,近期各大酒厂纷纷有提价的动作。茅台:虽然未提价,但是价格一直在涨。近期,广东市场,一批价大约为元/瓶,零售价为多元/瓶。湖北市场,一批价为元/瓶,零售价为多元/瓶。泸州老窖:出现自年9月10日起,52度国窖经典装结算价上调40元/瓶,38度国窖经典装结算价上调30元/瓶。酒鬼酒:自年9月1日起,52度mL黄坛酒鬼酒(版)战略价上调30元/瓶。今世缘:从7月1日起,四开与对开国缘的零售价及团购价分别上调15元/瓶和10元/瓶。这也是国缘品牌年以来的第二次提价。从年8月1日起,金沙摘要酒全系列产品出厂价及终端零售价上调10%。汾酒:旗下青花汾酒,48度和53度青花30涨价元/瓶;53度青花20涨价30元/瓶;42度青花20涨价15元/瓶。郎酒:从今年6月25日起,青云郎酒、红运郎酒的四款不同规格产品的出厂价上调,上调金额从元至元不等。虽然行业有向好的趋势,但要注意跟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xw/1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