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根据药性分类总结,很有趣,也很有价
1、补气药(26种) 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绞股蓝:清热解*、止咳祛痰,并有类似人参的强壮补益作用。 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人参叶: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盘龙参:益气养阴,清热解*。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楮实子: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红景天:益气活血,通脉平喘。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排脓、生肌。 *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五指毛:益气健脾、祛痰平喘、行气化湿、舒筋活络。 炙甘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 杜仲叶:补肝肾、强筋骨。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 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土*参: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 竹节参: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 紫河车:温肾补精、养血益气。 补气类滋补中药材 2、补阳药(25种) 葱子:温肾,明目,解*。 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日。 补 骨脂:温肾助阳、纳气、止泻。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鹿药:补肾壮阳,活血祛瘀,祛风止痛。 阳起石:温肾壮阳 海龙:温肾壮阳、散结消肿。 硫*:解*、杀虫、疗疮、助阳通便。外用属杀虫止痒药 , 分心木:补肾涩精。用于肾虚遗精,滑精,遗尿。 韭菜子: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胡芦巴:温肾,祛寒,止痛。 海马:温肾壮阳、散结消肿。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冬虫夏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 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阻益精。 狗肾:温肾壮阳、补益精髓。 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钟乳石: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 沙苑子: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 仙茅: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3、补阴药(19种) 银耳:润肺生津、滋阴养胃。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山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铁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 燕窝:养阴润燥、益气补中。 蓝布正:益气健脾,补血养阴,润肺化痰。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珠子参:清肺、养阴、散瘀止血。 天冬:养阴润燥、润肺生津。 *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盘龙参:益气养阴,清热解*。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麻*、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乌蛇胆、猪胆汁 2、清热燥湿药:*芩、*连、*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颗针、马尾连、椿皮 3、清热解*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红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蚤休、马鞭草、雪胆、三丫苦、木芙蓉叶、半枝莲、铁苋、橄榄、余甘子、朱砂根、土牛膝、肿节风 4、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附药:紫草茸)、水牛角、溪*草 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连 三、泻下药 1、攻下药:大*(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2、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千金子、乌柏根皮 3、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 四、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 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枫香脂、雪莲花、雷公藤、徐长卿、独一味、闹羊花、两面针、八角枫 。 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 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虎骨 。 五、芳香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白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xw/3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未经安全评估不能擅自饮用茶叶加工点卖
- 下一篇文章: 值得收藏一位沂蒙山老中医的60个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