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时候,我写过一篇清凉峰录,这里要纠正一下,当时我们所去为顺溪坞,地理上隶属于清凉峰镇,是清凉峰 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顺溪坞以珍惜濒危植物为保护对象。而清凉峰主峰位于龙塘山森林生态系统, 海拔.4米。此次我们由银龙坞下脚,说起来这已经是一个月之前清明时的行程了,只是近来身子越发乏了,也就一直搁笔。三天假期里, 天是大明山,第二天只初初探了探清凉峰的路,就发生了如题的乌龙事件。

且待我慢慢讲来。

绵延而上的盘山公路,分界着浙西临安和皖东南绩溪,是并不十分清晰的界限,有时河岸这边是浙,对岸是皖,交互换着,当地人才知道自己的籍贯,也很有趣。此处乡民靠山而居,已经适应在一定海拔下的生活。寻好路线,绕过农舍,我们走向山坡。

太阳直面而下的正午,距离山峰有一段缓冲的坡地,栽种了成片养活生计的山核桃树。为了便于收果,土壤地面被清整干净,只留些弱小草本。远看着,突兀的高乔木下似寸草不生。

点地梅-报春花科

沿溪道边,植被开始丰富,点地梅不算常见,因花小似梅,匍地生长而得名,此处却是几丛几丛,一大片漫开着花。一处高起的田埂向阴坡上,苔藓布满,稍不注意就从眼底溜走的是蛇足石杉。浙江植物志里,开篇 科石杉科的 属石杉属的 种即是蛇足石杉,见到它可不算容易。草医将它入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伤出血等,外用可治*蛇咬伤等。而其含有的生物碱--石杉碱甲,已被实验证明治疗重症肌无力、中老年痴呆及提高记忆力具有良好的效果等,因化学合成具备困难性,制剂市场又有较大需求,而原料蛇足石杉尚且没有成功栽培,导致大量野生资源被采挖,直接后果是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蛇足石杉已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蛇足石杉-石杉科

叶腋上已经长好一颗颗肾形孢子囊,希望它们可以落地生长,逐渐繁衍。

也是在这片坡地,以往能见到的乌头只零星一两株,而这里竟然有成片十几株的样子,兴奋之情甚是难掩!乌头入药溯源很早,在《本经》就已有记载,下品草部 味附子,第二味即是乌头。在乌头被应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至唐代以前的文献记载中并未将川乌、草乌进行区分,最早出现川乌、草乌名的本草典籍大概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而将川乌、草乌明确分列的是宋·陈衍编撰的《宝庆本草折衷》,至后世就将四川家种栽培的乌头定义为川乌,而草乌则指野生乌头。在现代植物学分类体系及炮规里,将毛茛科乌头的干燥母根定义为川乌,把毛茛科北乌头或*山乌头的干燥块根定义为草乌。

乌头的采收期在《别录》里始记载为正月二月采,作为子根的附子,采收期则在八月,所以有“春采乌头”之说。野生草乌的采收时间则是秋季茎叶枯萎时或早春。

*山乌头-毛茛科

那么彼时农历三月初,所见此乌头种源为*山乌头,块根入药正是草乌,有着新嫩刚出芽的叶子。秉着“春采乌头”的精神,我和李医师各自摘了一指甲盖小片的叶,知道*性也不敢多尝,只当体会性味。

很快地,我的舌头开始发麻,继而是上颚黏膜,然后嘴唇,麻痹又带着辛味感。意识到应该是*性反应,但也并没太在意,继续认药。紧接着,我的咽喉也开始发麻,李医师同样的出现了以上症状,并伴随着口水开始多起来。一段时间里,舌体整个都是半麻的状态,不敢掉以轻心。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些心慌感,继而我俩都陆续出现了恶心,并有想呕吐的感觉。

但随身并没有带能解*的甘草和生姜,所幸前方刚好有溪流一条,就用溪水一直不停地漱口,把流出来的涎液倾吐干净,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半小时以上,并伴有不断的恶心欲吐感。逐渐地,麻舌感从我的舌根往舌尖前移了,感觉*性应该在减退,但李医师似乎严重一些。有*药材周围往往会生长其解药,就像蛇出没的地方容易有解蛇*的药一样,可草乌周围只一片垂盆草,说起来垂盆草甘、淡、凉,有清热利湿、解*功效,那也只能一试了。把鲜垂盆草洗净后在口里嚼碎,然后咽下汁液。李医师试了一些之后,似乎有微微好转,但又并不明显。

*山乌头-毛茛科

虽然知道不会死,但这种中*的体验还是很不好受,如果静静等着,大概1-2个小时才能恢复过来,看着身后不远处的农家,决定返回去问乡人要几片生姜。三步并两步快走,拿到生姜,嚼出辛辣的姜汁,慢慢的慢慢的我们开始平复下来,流涎的症状不明显了,开始出现清涕,是*性走表而出的表现了。

不得不感叹的是,小小一片叶,就让人微中*至此。也是我们大意了,李医师之前曾尝过草乌的叶,并未有如此大的麻舌*性反应。但那时秋季,叶已将枯,*性开始往根部蓄积,而此时正值暮春,乌头初生的茎叶虽嫩,正是蓄力待发状态。

现代药理研究下,乌头的*性成分主要是乌头碱类双酯型生物碱,生品中*剂量3-4.5克。主要表现为:

①神经系统*性:口舌发麻、四肢麻木、头晕、头痛、烦躁,重者全身发硬、四肢抽搐、语言及甚至不清等,

②心血管系统*性:血压下降及各种心率失常,

③消化系统*性: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甚至血样便等。

所幸摄入不多,只叶片,但三类系统的*性都得到了轻微体现。而将乌头的*性转化为药性,则需要经过炮制修合。生乌头经蒸或煮法,*性双酯型生物碱发生水解反应,转化为单酯型生物碱,*性降低。

误服生乌头的传统解*方法是服食生姜、甘草、绿豆、浓茶等。煎汤服用,如果在户外,则直接嚼服。

乌头入药,《本经》原文:「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川乌、草乌功效作用类似,川乌因是附子的母根,回阳温经效果更强,草乌以野生之性长于搜风除寒祛湿,止痛除痹。

临床上川、草乌常以药对出现用于治疗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对于风寒湿痹,朱良春老先生就常用川、草乌配桂枝、细辛、独活、仙灵脾之类,以辛温热燥之品来温经散寒,宣通痹阻。而对风寒湿邪入侵日久郁而化热之热痹,老先生常选用川、草乌、桂枝配生地*、知母、寒水石组成乌桂知母汤,以温通之法来开宣痹闭,流通气血,配伍寒凉药也以甘、寒为主,并不用苦寒药败胃。

还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小活络丹,以川、草乌、南星、地龙、乳香、没药同用,主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临床主要用于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腰椎病、脑梗死后遗症期等,在文献资料中均有确切疗效。

在痹症治疗中,与「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的薏苡仁又有新的联络。对于治疗痛痹、湿痹、湿热痹,有医者记录用川、草乌与薏苡仁作为药对使用,来解挛急定疼痛,以米仁甘淡渗泄乌头*性,防止蓄积中*,用其甘微寒之性制约乌头之热。

草乌在骨伤科疼痛的应用也同样见长,在《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石筱山·石仰山卷》里,当代骨伤科一大流派—石氏伤科将草乌、磁石作为药对应用在伤科临床如骨折、脱臼、伤筋、劳损、宿伤、杂病等。通过掌握疼痛的病机,或气滞血瘀,或风寒痹塞,或痰湿互阻等,以通脉息痛法来解除疼痛。取草乌辛热,宣通血脉、搜风胜湿、散寒止痛,而磁石性平味辛咸,活血化瘀,消肿镇痛,补肾益精。以咸凉制峻热,以辛热启阴寒来相辅相成。其家传名方固腰汤即以草乌磁石为君药。

以上均为内服,至于外用,乌头是很好的麻醉止痛药,《医宗金鉴》里,将川、草乌配伍曼陀罗等,组成整骨麻醉,用于整骨手术。以及在其它跌打损伤中的止痛作用。

时隔一个月之后的今天,我敲下这些文字,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这次的体验对我们了解乌头的*性异常可贵,也帮助以后形成出行随身准备些解*之品的习惯。同时忠告野外尝药的同仁,仍需谨慎,备好解药。

文|图=賈藥師

·山行

清明|·大明山

春分|·鸬鸟山

春分|·玉皇山

惊蛰|·东天目山

賈藥師









































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xw/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