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蒙药的特点
生长环境与用药部位不同是蒙药与中药的区别之一 在众多的蒙药中有不少药材是蒙药专用品种,即只有蒙医习惯使用的药物。例如蒙医用广枣治心悸、心绞痛等心脏病;蓝盆花用于清肺热和治疗肝热病。还有许多药材蒙、中医都用,这类药物习称中蒙药交叉品种。但由于中医与蒙医理论不同、经验有别、对药物的认识和用法有所差异。例如:肉豆蔻,蒙医生用,主治心脏病、神经衰弱等;中医则煨后用于暖脾胃、涩肠下气。特别是有很多蒙药与中药来源相同,但用药部位却大不相同。例如:达乌显龙胆、祁州漏芦,蒙医用其花,中医则用根;草乌,中医用块根,蒙医则用块根外,还有其叶、花、芽等。 蒙药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适应,冬季高寒、夏季酷热,昼夜巨大的温差,与内地的动植物不同,蒙古高原中野生动植物具备强悍的生命力。另外像沙棘、多叶棘豆、蒙古山萝卜等有着蒙古高原特点的地产药材在蒙药中占有相当比例,而且又是内蒙古特产,闻名国内外。仅从蒙古民族传统的酸马奶疗法又可看出蒙药所具有的浓郁民族特色。 保持原药入药和传统的炮制方法是蒙药的重要特色蒙药传统配方、验方,据统计约有余种,大多数以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油剂、灰、搅合剂、草药剂和金石剂等10种传统剂型为主。这些剂型基本上没有提取、提纯,实行原药入药;蒙医历来非常重视对药材的炮制,根据疾病的性质,对药材进行炮制,有时由于疾病的不同,对一种药材有多重方法进行炮制,这是蒙药的炮制特色之一。 其炮制方法有一般修制、浸清、水飞、煅、炒、煨、炼、熔、蒸、煮、淬等方法。这些蒙药特有的传统炮制方法,其工艺繁简不一,风格独特。通过原药入药和保持传统的炮制方法,与目前中成药逐渐西药化不同,蒙药的疗效保持了几百年前药物的应有特色,成为少数民族药物的活化石。 蒙药的组方保持了鲜明的寒热个性蒙医学认为人类的疾病无论有多少种,都可以归纳为寒热两类。18世纪,蒙古族医学家伊希巴拉吉尔,将《四部医典》的理论同好发“寒症”之蒙古地区的特点和蒙古传统医学的《寒症》理论加以结合,在他所著的《甘露四部》中,把“寒症”和“热症”两章列在“十要症”的首位,并写了“寒热相搏”、“寒热相互转化”的数章,丰富发展了寒热症理论。蒙医将药物及疗术、饮食等也相应分为寒热两大类,形成了以热克寒,以寒克热的基本理论概念。这种寒热对立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观不但符合哲学逻辑,而且有无限生命力。 在临床工作当中,只要对疾病的寒热属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鉴别,即可纲举目张地进行治疗。蒙药的组方方法主要有性味组方、功能组方、“三化味”组方等三种,组方时非常重视“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的调和原则,根据单药的药性、药能,针对病症进行配伍组合,这样能调和药能的偏盛不足,制其*性,解除或缓解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诸药的综合效能,整体作用,从而获得理想的临床医疗效果。 蒙药药效突出、用量较小 与中药和西药相比,由于蒙药多数为生药入药,药材也以天然居多,所以药性强烈,用量较小。中药汤剂用量很大,一般服药都是几十克上百克。而蒙药一般都是几克或几粒。蒙药用药多用奇数,比如丸药都是5/7/9/11/13等,汤药和散剂多为3到5克,这与蒙古人的宗教和文化有关,蒙古族人们认为奇数是吉利的数字,代表着上进和希望。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xw/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宝宝被辐射一页手册协和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太难得了家庭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