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中药的十大考量点
根据药物的性味确定用量 一般是气味平淡、作用缓和、无*副作用的药物,如茯苓、淮山药、薏苡仁、莲子等,用量可稍大; 气味浓厚、作用峻猛的药物,如麻*、细辛、附子、肉桂、麝香、 ,甘遂、水蛭、虻虫等,用量宜小。 根据药物的有*无*确定用量有*药,特别是剧*药,用量要严格控制。如 、川乌、草乌、芫花、大戟,甘遂等,用量应小,常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需要,再考虑逐渐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应逐渐减量或立即停服,以防中*或产生副作用。 小*的药物,如杏仁、桃仁,可适当加量; 无*的药物,如*芪、*参等,用量可稍大。 根据药材的质地确定用量通常质轻的花、叶、枝及中空的茎类药物及芳香辛窜之品,如菊花、荷梗、桑叶、桂枝、橘络、通草、灯心草、麝香、 等,用量宜轻; 质重的矿物、贝壳以及结构致密的植物根、果实类药,如石决明、石膏、磁石、龟甲、鳖甲、牡蛎、熟地*、薏苡仁等,用量宜重。 新鲜的植物类药,用量宜重;干燥的植物类药,用量宜轻,一般鲜品的用量为干品的2~3倍。 根据处方的配伍确定用量若一味药单用,用量宜重,复方配伍,用量宜轻,如单用一味蒲公英治疮痈,可用至50克,而配伍他药,只能用15~20克; 同一处方中,君药相对量最重,臣药、佐药相对量较轻,使药更轻。如补阳还五汤,君药*芪用克,而其他6味药物用量的总和不及*芪的1/5。 根据药物的炮制方法确定用量中药炮制后有的作用加强,有的质地变轻,有的质地变重,有的*副作用小 。作用增强的,处方用量当比未炮炙时要小,如醋元胡、姜半夏、酒当归等; 质地变轻,处方用量当比未炮炙时轻,如炮姜、杜仲炭等; 质地变重的,处方剂量当比未炮制时大,如炙*芪、炙款冬花、炙紫菀等; *副作用变小,用量可稍重,如法半夏、熟大*、制附子等。 根据处方的剂型确定用量一般汤剂的用量比散、丹、膏、丸剂大,如石膏研粉吞服,用量6克已相当大;若是煎服可用至30克以上; *连、川贝母、紫河车等,若研成粉剂冲服,剂量就比汤剂小得多。 至于近年研制的新剂型,如针剂、片剂、冲剂、胶囊剂、气雾剂等,经过提取精制而成,其剂量应严格按要求使用。 根据地理条件确定处方用量一般来说,南方气温偏高,南方及港澳台的人腠理疏松,解表药宜轻;北方气温偏低,其人腠理致密,解表药宜重。 再说,同是附子一药,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寒湿偏重之地,用量可大,但在福建及江、浙、上海、沿海一带,若用同样剂量则容易出问题。 根据季节气候确定用量一般是春季升发,风药用量宜轻,夏季暑热多湿,芳香化湿药可略重,而解表药、温热药、散寒药宜轻; 长夏季节,用滋阴柔润之品又当谨慎; 秋季气候干燥,要轻用燥药,重用润养药; 冬季寒冷,温补、发表之品可稍重,苦寒、清热、通利药物量要轻。 日本学者矢数道明曾实验发现:将一定量的附子浸出物于5~9月(温暖期)喂动物,可引起心脏传导障碍,若在11~3月(寒冷期)喂动物,则不引起心脏传导障碍。再改变室温的方法,用同一药液进行实验,观察到当室温为9~12℃时,附子浸出液是强心的,当室温为18~20℃时,其作用则引起传导障碍,为处方剂量应随季节、气候而异,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确定用量一般而言,平素体质壮实者,用量宜重,体弱者,用量宜轻; 对某种药或多种药物特别敏感或过敏体质,一般应避开不用,若非用不可,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老年人脏腑气血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其用药量应适当低于青壮年; 而青壮年,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强,用量宜重; 儿童药量宜轻,一般是6岁以上儿童,可按成人量减半,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1/4,乳幼儿应更少; 妇女的用药量通常略低于男性,尤其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对某些药,如活血祛瘀药及有*等性能峻猛的药物,更应小量慎用。 根据病情确定用量一般重病及病情顽固的,用量宜重;轻病用量宜轻; 急性病患者正气未衰,邪气方盛,应速战速决,处方药味宜少,但每味药的用量宜大; 慢性病,患者正气渐衰,邪气日馁,证多虚实夹杂,应慢调缓治,处方药味稍多,且每味药的用量应小; 大实大虚之证,用药量应大,以免药力不力而贻误病情。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xz/2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虎都狄安策乐超值感恩内购会来啦
- 下一篇文章: 河南一家举办满月酒4人喝酒3人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