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打5折,茅台创3年新低,豪车名酒为什
大家好,我是蓝白。 昨天刷到一个热搜:宝马腰斩式大降价。 点进去一看,哦,原来是传说中那个同时拥有宝马和自卑的i3。 指导价35万起,经销商起步报到20万,来店之后还能聊,18万就能提走,妥妥的五折甩卖。 I3之前降到20多万的时候,猛的一听着实不错,现在这都甩到20万以内了,老车主擦泪的纸还够用么? 当然,新浪科技这个报道说的是北京,北京的车价没有普遍意义。 I5发布没几个月,优惠已经到了20个点,全款不到37万,分期不到35W。 但我想说,相比i3,I5这价格还是挺冤种的。 为啥?跟燃油5系没拉开差距。 豪华品牌的纯电都知道卖不动,宝马还有个特殊情况是绝对主力车型5系换代的失败,燃油版价格大跳水。 燃油5系现在按揭落地不到36,按揭不到40,算上两年利息,降价速度创换代后的记录。 就这,月销才多台。 这可是刚换代的新5系,二手车贩子看了都心慌。 我觉得还是外观改的太激进了,原来5系是我梦中情车,现在都说侧面改的跟卡罗拉起亚似的。 虽说买56E的大哥多少有点出婚车的需求,你也得兼顾一下商务大气不是。 玩笑归玩笑,能买起几十万豪车的,已经是普通人天花板了。 看人家隔壁一起换代的E级,只要不乱改,哪怕优惠收回,还能月销上万台。 前几天网传宝马给全国所有经销商门店发函,开出多项大幅度补贴减免政策,帮4S店共克时艰,看来不是空穴来风。 同样压力巨大的还有保时捷。 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售任务向经销商压库,闹得经销商们集体逼宫不再进车,最后只能发声明出来平息事态。 豪车并不是不好卖了,而是好日子过太久,给上点强度就受不了了。 年,宝马、奔驰、奥迪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2%、1.8%、13.5%,卖的依然很好。 但销量稳如狗的背后,是不断突破下限的以价换量。 去年,奔驰的品牌加权折扣率是13.21%,宝马是16.22%,奥迪达到了20.28%,二线豪华的凯迪拉克,沃尔沃,捷豹更不用说了。 降价换销量如同饮鸩止渴,对品牌力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 典型的是奥迪,巨大优惠的A4l,已经丧失了饭桌上先动筷的豪华属性。 开40版本,上验证码车牌的A6,也总被网友们调侃爱幻想自己的官车身份。 曾经的宝马保时捷,排队加价,强制选配加装潢,按揭上牌GPS全都砍一刀,进门销售鼻子翘上天,张口闭口我们可是奔驰宝马,我们从不降价。 以前豪车经销商有多赚钱? 我们对比一下豪车经销商和普通品牌经销商。 中升控股豪华品牌门店占比超过了60%,广汇汽车豪华品牌门店占比只有31.8%。 两者营收都是千亿级别,赚钱能力天差地别。 远的不说,就年,中升的单店利润是万,广汇汽车只有万元。 也就是说,中升控股平均单店盈利,是广汇汽车的10倍! 躺着数钱都习以为常了,这才哪到哪,人家大众丰田本田都被冲成啥样了,韩系法系美系更是惨的一点声都发不出来。 豪车们降价,至少还能换来销量,等到降价也无济于事的时候,那才是厂商和经销商的真正梦魇。 和宝马一块上热搜的,是茅台散飞价格崩了。 上证报援引今日酒价数据,年茅台飞天53度/ml(“散飞”)批发参考价跌破2元大关,报元,较上一日下跌15元。 这个价格,也创出了三年多以来的新低。 茅台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点,是散装比原箱要便宜。 原箱的市场投放量远远小于散装,无论是收藏、送礼、转卖,原箱都比散装价格更坚挺。 三年前,散飞批价飙到元以上,原箱能达到近元一瓶。 1瓶酒的魔力,竟能达到如此地步。 正因为这些年炒茅台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很多酒商收酒就出到了块,再加上运营成本和利息,散飞价格低于2就是亏钱。 跌破2,相当于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被突破了。 当然,对一瓶建议零售价也很难抢到的白酒来说,破2也不能说价格崩了,只能说是信仰在逐渐消退。 正好比:宝马是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二线豪华的镜子,而茅台又是次高端白酒的镜子。 如果连飞天的跌势都难以止住,可以想象,普五,青花郎,青花汾,梦之蓝,终端价格会被揍成什么样子。 车商叫苦,酒商也叫苦。 如果只从行业视角来看豪车和高端白酒的境况,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 1,华为小米极氪蔚小理,开始从20万区间往30万以上价位段进攻,豪车只能靠尚存的品牌力来防御,但频繁降价又会伤害自己的豪华属性。 像现在买车的,已经对3系,A4,C级“脱敏”了。 2,前些年酒企频繁的提价,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与此同时,低价电商补贴,又把酒价打的比线下进价还要低。 大鱼大肉的时候,钱赚的盆满钵满,车企和酒企,拿捏经销商于股掌之间。 这还远没到吃糠咽菜的时候呢,曾经牢不可破的联盟就开始内讧了。 可以共富贵,但不能共患难。 站在行业视角,理由都一个比一个多,同行们不讲武德,纯电增程跟下饺子似的,酒类季节性的下滑,低价电商横扫线下。。。 但是,从宏观消费视角看,不管宝马保时捷,或是茅台五粮液,都在最近两年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有钱人变少,对奢侈品的冲击。 这是后口罩时代,和口罩时代巨大差异。 -这几年,是典型的K型分化,穷的越穷,富者愈富,造就了一场豪车名酒名表名牌包包的奢侈品狂欢。 30万以上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0%,远高于3%的乘用车增速。 从-年,白酒的平均吨价从7.88万涨到了9.87万,口罩戴的越严实,酒价涨的越疯。 瑞士手表出口在年创出历史纪录,爱马仕铂金包所在的皮具和马具部门,在大中华区消费者的追捧下,营收也创出历史新高。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几年电影院酒店景区餐饮全线凋敝,房地产链条和服务业链条的低收入者,遭遇重大创伤。 疫情加剧了收入的分化,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西湖歌舞几时休啊。 K型消费者,要么买超划算的商品,要么花大钱买奢侈品,原来的中产虽有余裕,也转向向上或者向下两种消费模式。 但现在,豪车名酒名表名包告诉我们,有钱人的消费行为也在收缩。 各大奢侈品集团业绩在连涨三年后开始下滑,今年一季度,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广州太古汇、上海兴业太古汇和成都太古里的零售额,分别下跌5.4%、9.2%、19.4%和14.7%。 宝马、保时捷、茅台、五粮液,还有曾经倒挂排队要去抢的千万豪宅,都是这一轮奢侈品幻梦破灭的冰山一角。 与之对应的,我们看到金店爆满,定期存款大增,理财规模大涨。。。 奢侈品全线下滑,定存理财黄金火热。 这可能是:高净值人群对未来感到迷茫,不敢随意进行奢华消费,在钱无处可去的资产荒环境下,被迫做出的防御性选择。 买问界蔚来理想,不光是为了体验车机和智驾,也可能是以前开迈巴赫的大哥想开了,给自己找个性价比理由。 买优衣库,戴苹果手表,不光是为了穿着舒适,走表精准,也可能是穿巴宝莉戴劳力士的富哥,开始精打细算了。 这跟电车油车之争无关,跟机械表电子表的差异无关。 你放心,有钱谁不爱迈巴赫? 别光站着,赶紧下来,大家一起感受寒气,这不挺好的嘛。 我是蓝白,今天现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yf/17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就在刚刚中国名酒前8出炉,五粮液遗憾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