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七情中药篇
白癜风禁忌的饮食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rq/297437.html 中药有“情”,情起于“七”,合而“七情”。 中药的“七情”理论,目前所知,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其卷一有载:“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华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简而言之,就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七种。 —单行 中药的单行,是指不需要跟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单独便可发生治疗作用。如《温病条例》中的一甲煎:“生牡蛎二两,为末,水煎服。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脉仍数者。”《遵生八笺》有曰绿豆汤:“绿豆淘净,上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汁停冷色碧食子。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解暑。” —相须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之知母,芒硝配大*。但相须有强弱之分,同药物之间,有共性,也有特性,相须配伍,一方面利用其叠加效应,另一又利用其特性,相互影响、激发以产生更强的疗效。 —相使 相使,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从而提高主要疗效。如以*芪为主(补气利水),茯苓为辅(利水健脾)治疗气虚水肿。但是要注意的是相使只针对药物间特定的功效面而言,而不是所有功效,在治疗所有病症上都表现为相使。 —相畏 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南北朝的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有云:“半夏有*,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十九畏始提于金元,成歌于明。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畏密陀僧, 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京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相杀 相杀,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性或副作用。相畏、相杀自《本草》以来对其进行了说明,现在的学习教材上也将其分为了两种概念,但是由于二者总是相对而言,所以总是会模糊其概念。陶宏景《本草经集注》以半夏与生姜(干姜)的关系为例阐释了《神农本草经》的“相畏”与“相杀”的相对关系。云:“半夏有*,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又说:“半夏,畏生姜、干姜。”“生姜,杀半夏*。”“半夏*,用生姜汁、煮干姜汁并解之。” —相恶 相恶,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生姜恶*芩,*芩能削弱生姜的温性作用。但是相恶是否为一种配伍禁忌,当视具体病症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说明其有相对性。同一配伍对某一具体病症而言是相恶的,属于配伍禁忌,但对另一病症却可能不是这种效果。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故对单纯的肺脾气虚患者而言,此为配伍禁忌;但对肺脾气虚兼痰yan壅盛、气喘咳嗽、食积不化、脘腹胀痛等虚实夹杂的患者却有相制相成之妙用。 —相反 相反,指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性反应或副作用。?十八反的名称最早见于《蜀本草》,宋金·李东垣所撰歌诀。十八反: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zz/11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术前沿哪些中成药不能一起吃
- 下一篇文章: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