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与附子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附子”是因为“附乌头而生”而得名。乌头、附子、天雄,其实均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这种植物的干燥母根入药,称乌头;其干燥子根,直接或经加工后入药,分别称附子或制附子;根部为一体、细长较大者称为天雄。

论述

陶弘景:“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八角者良。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有两歧共蒂,状如牛角者,名乌喙。取汁煎为射罔。天雄似附子,细而长,乃至三、四寸。侧子即附子边角之大者。并是同根,而《本经》附子出犍为,天雄出少室,乌头出朗陵,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也,今则无别矣。”

韩保升:“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

苏颂:“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亩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椹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

《本草纲目》载:“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

功效

附子强在温阳,对亡阳证最佳,故称其为“回阳救逆第一味药”;此外,对一般的肾、心、脾的阳虚证附子亦是十分合适,称为补火助阳;第三,附子还可以散寒止痛,对于寒痹痛症效果明显,但是祛风湿效果一般。

乌头的散寒止痛功效明显,且善祛风湿,对于风寒湿痹痛症效果尤佳。

*性

附子和乌头都有*,且乌头更剧。生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乌头碱可麻痹呼吸中枢,对心脏有强烈的*性作用。所以需经过炮制减轻*性。乌头碱在中性水溶液中加热,酯键也同样被水解。附子宜先煎1~3小时,如用量较大,应适当增加煮沸时间,口尝不麻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胆巴含有大量的氯化镁、氯化钠和金属离子,对胃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还可使人体器官的蛋白质凝固,而且镁离子被吸收后能抑制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现在,附子一般都会经胆巴炮制,但也有未浸泡胆巴的蒸附片、炒附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zz/1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