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6月15日下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州举行,会议公布了“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温州共有25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奖,其中作为 完成单位获奖项目共有19个,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细看这份获奖“光荣榜”,含金量更高、贡献值满满的“温州 完成单位成果”频现亮点。既有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成果,比如温州医科大学*志峰教授团队领衔获得此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项目“基于结构的细胞生长因子调控机制、分子改良及创新药物研究”,为代谢药物研发奠定理论基础。也有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比如温州大学赵敏教授团队领衔获得此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生态友好型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体系研究”,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海绵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还有一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成果,比如温州大学薛伟教授团队领衔获得此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高端装备核心构件激光强化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突破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直存在的复杂构件激光强化和再制造难题, 。

来看看哪些温州“硬核”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

它们具体取得哪些成果

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发现生长因子“新大陆”

为研发糖尿病创新药开辟新路

奖项: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结构的细胞生长因子调控机制、分子改良及创新药物研究

获奖人:*志锋、李校堃、王晓杰、赵应征、牛建楼

获奖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人体内(旁)分泌的内源调节蛋白是重要的新药先导分子。其中重要代表性分子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其18个成员在组织再生、创伤修复以及糖脂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挖掘FGF的新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是当今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热点课题。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目前临床上虽有多种药物,但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以及严重并发症的药物依然极为缺乏。针对生长因子的深入研究表明该类蛋白分子及其下游信号节点是糖尿病、高血压和脂肪肝等代谢相关疾病的重要新靶标,给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希望。*志锋教授团队在李校堃院士的指导下,针对临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治疗遇到的新问题,聚焦生长因子FGF家族基础理论和创新药物研发,历经15年探索与实践,诠释受体二聚化在增殖、代谢转换之间的“开关”功能与意义;发现多种新型代谢调控旁分泌FGFs,明确FGFR1c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新靶标;结合药物递送新技术丰富了FGF给药途径。系列研究为最终实现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中的新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越来越多因糖尿病并发的慢性溃疡、致盲病、肾病等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围绕上述工作,团队在Nature、Mol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6篇,获7项发明专利授权,开展2项FGF抗糖尿病并发症新药研究并均获临床批件。系列研究丰富了生长因子理论体系,并为推动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硬科技”守护绿水青山

污水处理技术覆盖

杭州西湖等余处

奖项: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名称:生态友好型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体系研究

获奖人:赵敏,张统,翟俊,郑向勇,陈梅雪,王守中,梁建*,陈剑鹰,张业健,金展,贝克,*先锋,刘仁兰

获奖单位:温州大学、重庆大学等

该项目聚焦现有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源分离收集和混合收集的不同模式下,探明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和水质特征,揭示污染物迁移转化和降解机理,开发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创新构建生态友好型分散式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理论技术体系,并制定出相关国家标准规范。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发表论文96篇(SCI论文65篇),主编专著1部,编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等6部技术导则和国家技术标准(获批2项),研发成果入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海绵城市适用技术和产品名录( 批)》和《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景区、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等全国各地余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近3年新增销售额21.39亿元,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与处理设施景观化,提升分散式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海绵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做出重要贡献,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和*事效益。经专家鉴定,该项目总体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其中3项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 水平。

打破高端金融设备国外垄断局面

“火眼精金”快速鉴伪溯源28国货币

奖项: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金融云平台技术的现金流通全程管控系统

获奖人:*山石,魏伟,尤新革,潘红涛,林磊,章建秀,张惠明,王茂兴,冯世仁

获奖单位:维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

该项目针对我国*务及银行外币现金流通中存在的管控难题,经过10年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金融云平台及关键终端智能化装备,构建金融管控与服务体系的核心架构,可接入云平台的多功能自助采集及应用软件终端,形成多传感图像识别的货币鉴别技术与核心装备,金融云设备统一平台技术的流通管控系统与关键终端装备,高速鉴别、特征采集和跟踪追溯的现金流通全程监控技术等创新成果,覆盖智慧*务主要业务场景。该项目成果经专家组鉴定,金融云平台与关键终端设备结合、现金流全程监控、基于图像的货币识别等方面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我国外币现金流通管控系统及高端金融鉴伪设备被国外垄断局面,带动国产金融鉴伪技术跨越式发展。本成果核心装备现金处理终端(物联网A级点钞机、清分机等)中标入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邮*储蓄银行等总行;智能外币金库管理系统及设备,全套智能化一体机是全国独创性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内 全智能化外币金库应用的产品,可实现28国外币种券别,具有鉴伪、冠字号溯源功能、自动清分、自动包装、打印及自动化配钞管理系统,已应用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逐步向国内外推广的高端智能化系统产品。维融科技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参编国家标准3项,参编行业标准16项,主导团体标准1项,创建了我国货币鉴伪防伪技术标准体系。授权发明专利39件,实用新型件,软件著作权45件。

引领我国高端构件激光制造技术进步

技术成果填补国内航空领域空白

奖项: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高端装备核心构件激光强化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人:薛伟,罗开玉,冯爱新,*子龙,杨光,邱晓来,卢海飞,徐刚,薛遥

获奖单位:温州大学、江苏大学,江南阀门有限公司,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超达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高端装备核心构件激光强化制造面临的工程结构强化工艺复杂、变曲率形变量大、大型构件整体强化不均匀三大难题,该项目在高端复杂构件激光冲击强化与复合再制造理论、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理论突破了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直存在的复杂构件激光强化和再制造难题,填补了 。以钛 航空构件、高端泵阀、汽轮机等核心构件为切入点,发明了均厚约束层控制技术、关键构件功能分区强化工艺、薄壁轮廓自适应强化技术等激光制造强化方法,建立了多能场激光强化制造,突破了高重频纳秒脉冲激光器热平衡控制技术,研制了大型核心构件激光强化制造装备。目前,该项目技术成果部分指标达到国际 水平,获得发明专利47件,被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大飞机、汽轮机、重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抗疲劳制造和再制造领域,引领我国高端构件激光强化和再制造行业技术进步,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需要,大幅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成为中国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领*企业

为汽车配置强劲引擎“心脏”

奖项: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轻量化高端汽车发动机铝 缸盖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人:韩剑,何德道,赵葵,张洁,林继兴,徐海登,任小龙,李昊明,叶涛

获奖单位: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目聚焦研发高强韧性发动机缸盖铝 及其强化技术,形成了专门适用于气缸盖的铸造铝 材料,开发铝 热处理工艺及装备,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韧性。聚焦铸件成型技术及绿色制造,对铸造车间总体设计及工艺流程布局、气缸盖开发时结合计算机模拟的同步研发,研发气缸盖铸件冒口的加热技术、无机砂芯和型芯生产工艺、铸造资源循环回收再利用技术等。聚焦柔性智能化生产线开发及智能制造。开发气缸盖全自动铸造生产线和托盘式韧性全自动机械加工生产线,形成铝 汽车气缸盖绿色制造及智能制造新模式。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发动机气缸盖燃烧室高度检具”等发明专利7项,已建成发动机铝 缸盖智能化铸造生产线和智能化机械加工示范线。项目实施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四成多,运营成本降低近三成,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4.88%,产品不良率降低74.16%,能源利用率提高31.64%。该项目 实施单位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依靠自主创新,掌握了重力铸造、低压铸造、高压铸造、砂型铸造等四大工艺,累积了近三十余年汽车关键铝部件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经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余项,现已成为中国研制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领*企业。本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实际生产,企业汽车发动机铝 缸盖产品年产能已达万件,有力地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

识*:40余种临床常见*物“现形”

解*:研发新技术提高救治成功率

奖项: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急性中*救治关键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

获奖人:卢中秋洪广亮胡卢丰马建设王贤亲陈冰冰赵光举陈隆望鲁翠涛刘佳明唐亚慧张翼

获奖单位:温州医院、温州医科大学

急性中*是常见急症,病死率高、社会危害大,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急性中*救治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资助下,开展急性中*的救治技术系列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该项目研发急性中*诊断新技术,建立百草枯、有机磷、蘑菇*素、镇静 等40余种临床常见*物药物检测方法和未知*物筛检体系,样本检测时间明显缩短,提升临床*物检测和中*诊断能力。构建急性中*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方法,发现急性百草枯中*早期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创新急性中*救治理论,为急性中*救治干预提供新靶点。研发急性中*救治新技术,提高中*患者救治成功率。研发中*救治新药物,创新给药新途径。优化急救流程,提高中*救治效率。中*患者入院至灌流上机时间由分钟缩短至分钟。使除草剂百草枯中*救治成功率达60.8%,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度有机磷中*救治成功率达90%以上,草乌中*救治成功率接近%,蘑菇中*生存率明显提高。该项目成果创新急性中*救治的科学理论和系列应用技术,在全国36家医院推广应用,规范与提升急性中*诊治水平,显著提高急性中*患者生存率,吸引福建、江西等地患者急诊转诊温州医院,多次受邀至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会诊。

开发绿色环保岩土固化材料

打造复杂环境下

滨海软土地基灾害防控技术体系

奖项: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复杂环境—荷载作用下滨海软土地基灾害防控技术及应用

获奖人:余闯,王伟,李博,邓永锋,吴则祥,钱彪,李仁民,李娜,蔡晓庆

获奖单位:温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工程中建设中广泛存在环境污染、交通荷载、开挖卸荷等复杂因素的耦合作用,地基强度、变形和环保指标常常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各类工程灾害频发。针对上述问题,项目组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测试、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获得了大变形、多组分等复杂条件下污染物迁移理论解答,开发了纳米类、绿色环保类高效岩土固化材料,形成了滨海软土地基灾害防控技术体系。项目组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EI收录7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项,为我国滨海软土地基灾害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项目组完成企业直接委托横向项目30余项,成果应用于浙江、江苏、广东等国内数十个工程,有效支撑了若干交通、能源、环保等大型工程建设,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温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大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jj/1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