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进*教授关于扶阳学术思想的冷思考下
01 对于附子与半夏适用的题目 临证运用经方时,常有半夏与附子同用的题目,不单疗效较好,从未浮现过任何*副影响,云云配伍,仿佛是违犯了中药所谓“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那末,附子与半夏适用能否也相悖呢? 本质上,附子并不同等于乌头。两者尽管相关亲昵但倒是两味药,药性与*性都是有确定的区其它。附子是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性能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里寒之力较强;乌头是乌头的主根(母根),分为川乌和草乌两种,川乌是人为栽种品,草乌为野生品,这两者工效如同,都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乌头的祛风通痹之力较附子为胜,但补火祛寒之力不及附子,因而古有“附子逐寒,乌头祛风”之说,乌头的*性较附子为大,运用这个药时,用量及配伍都要越发束缚一些。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录有“乌头反半夏”之说,但并没有说附子反半夏。这个众人是理当提防到的,古典范正常三言两语,一是一,二是二,没有空话。 附子与半夏同用,首推张仲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多首单方便是附子与半夏同用,乃至乌头与半夏同用的。如: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中的附子粳米汤医治中焦虚寒挟饮而至的腹满腹痛,这个附子粳米汤的药物构成果主若是炮附子与半夏同用,药物有炮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如斯用法,并没有觉得附子与半夏是相悖的。 《金匮要略》医治寒饮腹痛证的赤丸,药物构成为:茯苓、半夏、乌头、细辛。 郑钦安,李可老中医等每每据证将半夏与附子的适用,疗效卓越。 我在临床上,也每每据证将半夏与附子同用,不单疗效较好,也从未浮现过任何*副影响。我觉得,只需临证辨证确切,病情须要附子与半夏同历时,就不能由于有“乌头反半夏”之说而连累到附子,该相伍时就相伍。 不过,在《本经》中,半夏与附子都是属于下经(低品)的药,正常列于低品的药,“主治病多应地,有*,不成久服”,即便也许相伍,运历时也必需提防束缚,亲昵张望病情,中病即止,不能长时间大批服用。 对于有的弟子发问:临床上,我遇到须要扶阳的病人,但短期的扶阳疗效欠安,主若是有痰滞,温化痰涎则变*痰,清化痰液则变白痰清涎,有痰在则扶阳难扶。希奇揪心。 所谓痰滞,为痰饮规模,首要为太阴病病机,少阴太阴合病者,因真阳不够又有中虚痰饮内生者常有寒痰内停上逆,如暮年咳嗽喘气、或心悸胸痹昏倒(慢阻肺,心力枯竭)等证的病人,这时医治中心就要扶阳温中、温化寒痰,有许多经方可用,如茯苓四逆汤,病机为中焦胃虚,痰饮内停上逆,下焦虚寒不化水为津液,可用之扶阳温中制下,化水饮为津液。 小青龙汤加附子,外有少阴伤寒表不解,里有寒饮内停上逆,即外有表寒、里有真阳不够里虚寒,痰饮内停结聚上逆于中上焦。须扶阳温中蠲饮解表,内外同治。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加附子。主治支饮,病机为真阳不够,中焦虚寒痰饮内停结聚上逆于上焦。须扶阳温化饮,祛痰降逆。 用扶阳温化寒痰医治一是要辨明能否一派寒象,二是不能太甚医治,变*痰表明医治太甚了,如*痰不重则为阴证转阳里邪出表为病有起色,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假如辨证不许确,过用寒凉清化,痰液变白吐清涎,则为阳证治成阴证,表邪入里,为病情加剧,仍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总之辨证首明阴阳,医治大法之总共皆在阴阳上盘算,以平为期。 2对于附子与大*适用的题目 根据脉证病机附子是也许与大*适用的。由于人身生理为阴阳之体,病理常寒热互见,医治用药就要寒热并用,寒热同治是适合经方医学模范的。 如《金匮要略》大*附子汤,临床上凡属于寒热互结成实病机的胆囊炎,胸胁腹部痛苦、慢性痢疾、肠阻塞、慢性肾衰等病征均也许运用。 再如《令媛》温脾汤“治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只,温脾汤方。甘草附子人参芒硝各一两,当归干姜各三两,大*五两”有太阴饮停,饮盛营虚,阳明里结,病机乃虚寒水饮与阳明热结驳杂伤及营血,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 医 案 解 析 詹某,女,65岁。年7月21日初诊。 主诉:心慌气短喘气5个月余。有膨大型心肌病史,5个月前病情加剧,心慌气短喘气,动辄加剧,病院入院医治半月加重,出院后不到半月又屡次爆发,感到西药疗效不好,就处处去找名中医求服中药医治,观其处方,多为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之药,皆是20味药以上,再有一张单方33味中药,至多用附子60克。自我感到愈吃愈重,食欲越来越差。 刻诊:心慌气短喘气,动辄加剧,乏力,走几步路就上气不接下气,重时出虚汗口渴口苦口干,输液后不干,无精力颓唐困懒嗜睡,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身痛,无畏寒发烧,无腰酸膝冷,无腹胀泻肚,心烦发急,眠差,食后胃满,纳差,大便天天1次,难明,小即可,前干后溏不粘,舌暗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平滑中有裂纹,脉细数,寸浮弱关尺沉弦。大鱼际削脱苍*。 彩超示:收末径69,舒末径80,EF29%,FS14%。1、左心增大;2、二尖瓣重度阻塞不全;3、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度阻塞不全;4、左室整个性能减低;5、轻度肺动脉高压;6、扩芥蒂。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早搏;全部性左束支传导妨碍。 六经辨证:太阴少阴合阳明合病,属厥阴。 病机:胃虚停饮+水饮结聚上凌+表虚表滞+津伤不养 治法:健胃补津,协调营卫,化饮降逆。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芪、三七粉: *芪30g,桂枝10g,肉桂5g,龙骨30g,牡蛎30g,炙甘草10g,磁石30g,茯苓20g,白术10g,三七12g(冲服),生姜15g切片,大枣6枚切开。7剂,天天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心慌气短喘气显然加重,觉得步行有力了,运动时也不那末喘气了,汗出裁减,就寝也许多了,希奇是食欲改良显然,原本是不想吃,如今是想吃。在此以前吃的汤药,附子量大,药包子也大,感到愈服愈没劲,愈用喘气愈重,愈用胃里愈难熬,如今感到许多了。效不更方,继服7剂. 三诊:病症不断加重,曾经能出门溜达了,食欲也复原了,又服7剂。 先后共服21剂,诸症基础消逝。嘱患者停药,继服西药美托洛尔片,螺内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二级提防,服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温阳利水稳固疗效。 按:往后案可知,不要一见“乏力,上气不接下气”就视为肾阳亏虚,津伤不养依旧乏力。 该患者此前服的中药有确定辨证用方错误,一是大多单方皆有附子,有的量大有的量小,起码也是20g,曾断断续续服中药2个多月, 感到还行,后愈服愈感到难熬不适;二是屡屡药味太多太杂药量太大,用药冗杂,伤及胃气。 该案辨证捉住首要病机胃虚津伤水饮结聚上逆,方药并不繁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芪、三七全部可针对总共病机。 方中包括多个方的元素: 泰半个理中汤、泰半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泰半个生姜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芪桂枝汤、苓桂术甘汤。 方中以肉桂,意在巩固温里祛寒化饮的影响。 无蜀漆,以茯苓代之,可祛水饮结聚上逆而宁心。 加灵磁石中心在于接连阴阳,潜阳纳气而降逆平喘。 三七参甘苦而温,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化瘀,兼补肝肾。 想要进 (招待您首创投稿) 更多出色课程徐书教导:六经辩证医治肺癌(一) 韩履祺教导:肾病从旁论治(一) 张书陆博士:《葛根汤的临床运用》 肾病归纳症--“慢性肾脏病中的洪流猛兽” ?小猫医话 毛进*医案剖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jj/12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实战版阴阳升降用药大法
- 下一篇文章: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您这些食物千万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