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啥叫新生儿梅*?

先天性梅*,是梅*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梅*。他也叫“胎传梅*”或“先天性梅*"。先天性梅*应引起儿科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二、宝宝为什么能感染梅*?

主要是由于妈妈患有梅*,未经过正规治疗,因为梅*螺旋体这种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宝宝。梅*孕妇患者在妊娠4个月内由于绒毛膜层郎罕氏细胞的阻断,前梅*螺旋体较难进入胎儿体内,妊娠4个月后,郎罕氏细胞层逐渐退化萎缩,失去阻断作用,胎儿开始容易被感染。

三、妈妈患有梅*对宝宝有啥危害?

患儿梅*的妈妈,在怀孕2周起,梅*螺旋体即可感染宝宝(胎儿),引起流产。妊娠16-20周后梅*螺旋体就可通过感染胎盘播散到宝宝(胎儿)所有器官,引起死胎、死产或早产。

如果妈妈患有梅*未经治疗,可导致宝宝(胎儿)自然流产或死产,发生率约17%-46%、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约25%、宝宝生后死亡的约12%-35%或宝宝感染约21%-33%,也就是说妈妈患有梅*,如果不治疗,给宝宝的宫内生长发育及出生带来极大的风险。

四、先天性梅*发病率与产妇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妊娠妇女中患有未经治疗的早期梅*,其胎儿发生先天性梅*的几率为75%-95%。先天性梅*以皮肤黏膜损害,肝脾肿大,早产,骨骼病变,贫血,*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五、患有梅*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如果感染梅*有啥表现?

大多数宝宝出生时无症状.而于2-3周后逐渐出现症状。宝宝多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发育、营养状况均落后于同胎龄儿。

有大约15%-60%的宝宝,于生后1周出现鼻塞,分泌物早期清,继之呈脓性、血性,约生后2-3周出现皮疹,初为粉红、红色多形性斑丘疹,以后变为棕褐色,并有细小脱屑,掌、拓部还可见梅*性天疱疮。

有大约80%-90%出现骨损害,但多数无临床体征,少数可因剧痛而致“假瘫”。有大约50%的宝宝全身淋巴结肿大。几乎所有宝宝均有肝肿大,其中1/3伴有梅*性肝炎,出现*疽、肝功能受损,可持续数月至半年之久。

宝宝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及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在新生儿期罕见,多在生后3-6个月时出现脑膜炎症状。其他可出现肺炎、肾炎、脉络膜视网膜炎、心肌炎等。

新生儿先天性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同时可累及多个脏器,单纯皮疹易与尿布皮炎、脓疱疹等相混淆,合并*疸、肝脾肿大又易误诊为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等。入院时患儿父母大多不知道或隐瞒梅*病史,易造成漏诊、误诊。

本病例均以出生后即发现皮肤黏膜损害为共同特点:母亲RPR均为阳性,临床怀疑先天性梅*而行梅*血清学检查确诊。

新生儿先天性梅*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简便易行,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低,适合作为疗效观察指标;梅*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TPHA),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故对出生后即有皮肤黏膜损害,肝脾肿大,宫内发育迟缓,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新生儿应高度警惕先天性梅*可能。

需详细询问患儿父母相关个人史和既往史,可疑病例应及时予父母及婴儿RPR和TPHA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另外,对所有先天性梅*患儿均应作腰穿脑脊液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神经梅*,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六、宝宝患儿梅*能治愈吗?

除个别特殊病例外,大多数都可以治愈,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患有梅*的母亲,所生宝宝后一定要及时就诊,规范治疗,给宝宝一个健康自信的人生!

在梅*发病率日趋增高的严峻形势下,先天性梅*应引起儿科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目前先天性梅*防治的突出问题是未能及时发现孕妇患有梅*,以至孕期未作正规系统治疗。因此,加强宣教,开展孕期梅*检测,早期诊断,正规治疗,是降低先天性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xw/1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