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学博采众长,是民族医药的精华,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蒙药和中药虽然均为传统医药,但蒙药与中药在理论和使用中却存在不同之处。

一、中药材、蒙药材的资源和采集方法不同

(一)资源

蒙药材是均来自无污染的大草原,药材没有被污染,药物的有效成份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所以它的药效比中药好。

内蒙古草原辽阔,有丰富的蒙药材资源。据文献记载,蒙药材品种已达余种,常用的蒙药材有种,植物果实种子类有种,根及根茎类种,全草类种,花叶皮类种,藤木类36种,菌藻类14种,树脂类14种,植物的其他类28种,昆虫类30种,动物类种,矿石类98种。蒙药法规处方使用的地道药材有草乌(根、叶、花)、香青兰、沙棘、麻*、*芪、肉苁蓉、锁阳、桔梗、益母草、金莲花、甘草、翻白草、小白蒿、*芩、苦参、*精、玉竹、橡子、角茴香、文冠木、蓝盆花、茵陈、土木香、瞿麦、柴胡、侧柏叶、山沉香、手掌参、旋覆花、漏芦花、远志、葶苈子、秦艽花、卷柏等几百种。

(二)采集

中药材是随着季节去采集,而蒙药材是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要求,选择药用部位中有效成份最多的时节进行采。花、叶、全草类在夏季植物生长最旺盛时采集,花类在花蕾期或开放时采集;根及根茎类成熟季节秋季采集;皮类、树脂类在萌发时节春季剥取;果实种子类在成熟时节秋季采集;动物类一般在秋、冬季寒凉季节采集为好,粪便类药材一般取未经风吹雨淋或未变质的(如野猪粪、五灵脂、夜明砂、雕粪等);昆虫类药必须结合它发育繁殖周期季节适时捕收;矿物类可随时采收,注意不取风吹日晒太久的部分。蒙药材除了它的无污染的环境外,采集方法上结合现代科学和传统经验,蒙医药典籍中记载为“寒冷地区多产寒性药,炎热地区盛产热性药;日光足之处生热性药,月色足之处长寒性药”。主要特点是寒性药物在早晨日出前,下午日落后,挂露时采集;热性药材在中午烈日头时采集;寒性药材阴干,热性药材烈日下晒干等都体现了蒙药与中药的不同之处。

二、中药材、蒙药材炮制方法不同

中医用药大部分以熟药为主,蒙医用药大多以为生用,蒙药炮制以蒙医药理论为依据,按药材性质和制剂处方的不同要求,对药材经过特定的方法来加工。中药和蒙药的炮制方法、炮制所用辅料、炮制程度也不同,如草乌炮制蒙药用诃子汤浸泡2-3天,在短时间内即可降低草乌的*性,又不影响草乌的有效成分,中药草乌的炮制时间却比较长;珍珠蒙药用奶制,增加珍珠的安神、解*作用;还有寒水石(热制、凉制、奶制)和野猪粪、大蒜的焖炭(放入铁器内密闭封严,加火烧成炭)等都体现出蒙药炮制的独特性,所以在炮制方法和保留天然药性成份上二者是不同的。

三、中药材、蒙药材用药方法不同

蒙药材与中药材虽然来源于同种植物,但是药用部位不同。如草乌,中医用根茎、蒙医不仅用根茎,还用草乌芽、草乌叶、草乌花;蒙药用漏芦花,中药用漏芦根;蒙药用秦艽花,中药用秦艽根;石榴,蒙药用全石榴,中药用石榴皮等等。

由于中药和蒙医理论体系的不同,对药物的应用也不同。如广枣,蒙医用果实治疗心悸、心火、心区刺痛,中医用它的树皮治疗烫伤;肉苁蓉中医用于滋补强壮,而蒙医多用于治疗脾胃病;肉豆蔻,中医炮制(煨)后用于暖脾胃、涩肠、下气,蒙医用生肉豆蔻治疗心“赫依”病;川楝子,中医用于舒肝行气止痛,驱虫,蒙医则用于热性“协日乌苏”病,浊热,皮肤瘙痒,湿疹,疥癣等。

蒙药材与中药材也大量交叉应用,但用量不同。如诃子蒙医视为众药 ,广泛应用。蒙药大部分处方应用诃子。如《部颁标准》(蒙药分册年)个处方中71个处方有诃子,含有诃子的处方约50%,诃子是蒙药中的最常用药材。而中医则一般以其涩肠止泻,敛肺和咽,在其他方面用得很少。沙棘,中蒙医都用于止咳,祛痰,活血,但蒙医广泛应用。

四、独特的蒙药专用药材   蒙药材有部分与中药材同用以外,蒙医习惯使用的药物约有余种,如:蓝盆花、文冠木、手掌参、黑云香、方海、万年灰、大蒜、黑 、山沉香、玉簪花、白巨胜、白硇砂、光明盐、角茴香、苘麻子、金莲花、牛心、悬钩子木、珊瑚、寒水石、漏芦花、榧子等,这些药物中医不用或很少用。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蹇芥偁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埌搴曡兘娌诲ソ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xw/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