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云南部分地区群众有煮食草乌进补的习惯,但食用草乌后发生的中*事件也时有发生。11月9日,记者从云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云南已发生食用草乌中*事件20余起,导致4人死亡。

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刘志涛介绍,随着气温的降低,目前,云南部分地区已进入食用草乌等中药材进补的高发期。“全省各地都有食用草乌进补的习惯,以楚雄、大理、曲靖、玉溪与红河等州市群众居多,易导致草乌中*。”

他表示,草乌分为多种,尤其是川乌、附子与草乌等乌头碱类植物,未经炮制*性很大,主要*性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而这些药材只可供外用,若需内服,多用经过炮制的制川乌、制附子或制草乌。“草乌 不要食用,需要食用时 在医生的嘱咐下食用。食用草乌时要谨慎,每人一次食用草乌不能超过3克;有心脏病史的患者食用草乌时更要小心。食用草乌时,不要喝酒。”

中国人自古相信祸福相依,祸福相依在*性中药中表现得更明显。秋冬季常有人用川乌、草乌、附子来进补,具有良好的补益效果,但同时也含剧*。无论是药用还是用来进补,都要先认清其药性、用量等关系,避免利害失衡危害生命健康。

川乌、草乌

川乌,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是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他们两个药性、作用基本一样,区别是草乌的*性比川乌更大。《中药学》教材上是这样记载川乌的:“辛、苦、热,有大*,祛风湿,温经止痛”。

同时,国家药典指出,川乌的用法用量为: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川乌、草乌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种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川乌有抗炎、镇痛作用,有强心作用,但是剂量增大时则引起心律失常,可致心脏抑制。

附子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生附子可经炮制加工为应盐附子、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和炮附片。医院医生开给的附子一般来说有白附片、黑附片、炮附片。附子也有*,它的作用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的*性较川乌、草乌小一些,一般用量在3-15g之间,煎煮时要先煎煮1小时以上。

乌头碱中*症状

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干,脉搏减缓,呼吸困难,手足抽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和窦房等,严重者可引起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及致命性心律紊乱。

中*后怎么办?

如果中*,应立即早期催吐,导泻,或者高位灌肠,并补液和注射阿托品。但是对于公众来说,如果误食或者食用炮制加工不当的川乌、草乌,出现医院就诊。其实,一般来说,水煮法是炮制川乌、草乌的主要方法,煎煮川乌、草乌,必须要使用开水,一次性加足所需水,煎煮时间视量而定,为了安全起见,一般煎煮15小时以上,可完全去除*性。这里有一个辨别*性存在与否的简便方法:食用前可用筷子蘸少许汤液在舌尖,如果出现舌头发麻,说明煎煮时间还不够,*性还在,应继续煎煮。

云南民间有吃草乌、附片的习惯,特别是在冬季,大家都觉得冬季进补,草乌、附片补肾助阳,是很好的冬季进补品。无论草乌、附片,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吃,草乌主要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疼痛等,附子补肾助阳,适用于体质阳虚的人群。但是提醒大家,吃草乌、附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加工要求,专人负责煎煮,这样才能保证食用安全。又是一年冬季到了,希望大家安全进补,平稳过冬,身体健康!

▍图文来源:综合云南网、云南中医

点击以下内容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owuye.com/ksjj/2173.html